“血癌”法官笑对人生屡创新

吉安市青原区法院审监庭副庭长谢言身患绝症不言败 勇攀业务高峰服务群众

  发布时间:2012-07-11 10:31:56


    2002年,他37岁,正是一个男人风华正茂的年龄,却被确诊为白血病。就在人们为这根家中顶梁柱即将崩塌而扼腕的时候,没有人会料到,他的人生却迸发雄起之势。

    其间,他经历生死考验,不仅重返工作岗位,还读书学习,通过自考先后拿到法律大专及本科文凭,更向“全国第一考”司法考试冲锋,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法官。这一切的出发点,是“多学一些法律知识服务好群众”。

    他,就是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谢言,一个“以自己的行为向社会消极面宣战”的人民法官。

    “血癌”法官 始终笑对人生

    6月中旬,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。

    记者眼前的谢言,个头1米7左右,肤色偏黄,少发,清瘦。不过让人印象最深的,还是从他的双颊时刻散发的盈盈笑意。

    “说实话,我不愿宣传,对名利这东西不感兴趣。”这句话从他嘴里发出,让人别有一番感触。

    10年前,他37岁,被确诊为白血病。

    绕不过去的话题,是他与死亡抗争的过程。

    “当药水一滴一滴从输液管流进身体时,药物反应让人痛不欲生。”回忆起治病过程,谢言咧了咧嘴。他说,那时常常想自己是父母的希望、妻儿的依靠。

    两年后,治疗基本完成,他出院了。

    “这得益于我和妹妹的干细胞配型成功!”谢言这次笑开了,不过他坦言,如果再来一次,可能没有走过来的勇气,因为任何时候面对家人都要笑。

    这一点,妻子贺梨华印象最为深刻,因为常常看到丈夫“疼得脸都变形了”还一直宽慰自己:“没事儿,挺挺就过去了。”

    谢言的笑还让同事们记忆犹新。

    “他化疗后牙齿全部脱落了,但只要我们问起,他还故意抿起嘴笑着问他像不像个小老头儿。”与他共事11年的同事徐瑾说,从未听谢言说过一句怨天尤人的话。

    重返岗位 推动法院创新

    2004年10月,在谢言的强烈要求下,他回到法院,在立案庭担起繁琐的立案审查、录制信息工作。

    对于坚持上班的理由,谢言说:“我要对得起这份工作。”

    2005年9月,法院各庭室配备计算机组建局域网启用信息管理系统,要求立案庭立案时,将当事人信息输入电脑存档。

    谢言承担起了这个职责。他反复练习,很快就掌握了五笔输入法。

    在工作中,谢言发现本院的管理系统中,立案信息表、流程表与最高法院所要求的格式不符,便主动请缨,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完善。

    此时的谢言,体质开始增强,但排异反应也进一步显现:口腔和舌头大面积溃疡,牙齿全部断落,讲话、喝水、吃东西都非常困难,不分泌泪液,也不分泌唾液。

    但半个月后,在谢言和同事的努力下,青原区法院信息管理系统与最高法院的立案信息表、流程表的格式实现了统一,各类信息表格标准规范,促进了该院执法规范化建设。

    谢言还推动了青原法院的另一项创新举措。

    谢言发现,每年总有些案件因当事人递交诉讼状后未交诉讼费而被撤诉处理。如果这类案件先不立案,不是节约了司法资源么?在他的提议下,青原区法院建立了立案预登记制度,成为该院审判管理创新的一项措施。

    “这样辛苦吗?”“我们法院人少,都挑了一担子事在肩上,要说辛苦,每个人都很辛苦。”

    善用调解 11年接访群众3200人次

    11年来,谢言先后接访群众3200人次,组织案件评查3300余件,网上评查案件5200余件,诉前调解案件16件,办理委托司法鉴定58件次,无一申诉、无一上访,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、关系案、金钱案。

    江西青源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嘉庆初识谢言是在2007年,这位“长相显老、精神很好”的谢法官,在案件中的调解“耐力”令他难忘。

    2012年3月,廖嘉庆办理了一件离婚案,是女方杨某的代理律师。

    “我把案子交到立案庭,接待我的就是谢言。”廖嘉庆回忆,谢言当即给男方打了20多分钟的电话。放下电话后,谢言说他来安排,让原告方先回去。

    没多久,谢言打来电话,请女方去趟法院。一进立案庭的大门,杨某惊讶地看到了已经3个月未见一面的丈夫,更惊讶的是,丈夫的态度巨变,请求原谅。

    最终,夫妻两人重归于好。

    “这么好的效果,我从没想过,谢法官在背后做了多少工作啊!”廖嘉庆说。

    当知道谢言的病情后,廖嘉庆大惊:“他听人诉说、向人释法讲理的耐力和耐心,很多身体健康的人都做不到呀!”

    2010年12月,麻大娘拄着拐杖到立案庭诉说3个儿子不愿赡养她的烦心事。谢言听后,马上为她办好免交诉讼费手续。临近中午,谢言还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。在谢言的努力下,麻大娘的苦恼很快得到解决。说起当时的情景,麻大娘记忆犹新:“好人啊,好人!”

    类似的例子,在谢言11年的法院工作生涯中,不胜枚举。

    2004年至今,谢言向法院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。

    发奋学习 病重中三次司考终圆法官梦

    主治医生曾说,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成功率只有50%,即使成功,一般只能活5~7年。

    面对随时有可能倾覆的生命之舟,谢言又作出了一个让旁人难以理解的决定:系统学习法律知识。

    谢言毕业于吉安师专数学系,在法院工作属于“半路出家”。他说,这份工作不仅是他的职业,更是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,从踏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起,成为一名优秀法官便是他的梦想。

    为了圆这个梦,2002年,谢言开始参加法律自学考试。他已经拥有大专文凭,本可以直接报考法律本科,但他硬是从自考法律大专开始读起,两年后拿到了法律大专文凭。

    这两年,正是他发现病情、移植骨髓的两年。如此境况,他却以常人的速度完成了学业。

    但他并不止步,继续报考法律本科,两年后的2006年12月,再次如愿以偿。

    身边的人惊叹于他的努力和决心。但对于谢言来说,这还远远不够,他瞄上了有着“全国第一考”之称的全国统一司法考试。

    2007年第一次司考,他考了325分;2008年第二次他考了348分,按规定可以拿到C证,但不能在市区法院担任法官;2009年,谢言再次报名。

    然而,第三次司考前,谢言几乎天天生病。

    但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9年12月,司考成绩揭晓,谢言以388分的高分顺利通过,跨过了初任法官这道门槛。2010年5月,经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核,谢言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法官。

    谢言说:“如果对群众的询问回答不来,那是很难受的。我们应该以一个专家的水平去服务好群众。”

    精神巨人 “我也可以帮助别人”

    11年来,谢言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,多次获上级嘉奖并被评为青原区十佳政法干警。今年5月和6月,吉安市青原区委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下发通知,号召全区干部和全市法官向谢言学习。

    谢言说:“我想,在法院这个领域,也可以帮助别人。比如接待当事人,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,多做诉前调解,让群众少花钱,让矛盾不升级,让社会更和谐。”

    青原区人民法院院长邹峰阳认为,谢言在身体上是“病号”,但精神却比很多人更健康。

    多年关注并欣赏谢言的邹峰阳,对谢言的行为有不一样的认识:“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目标,按照自己内在的要求,默默地践行。不达到这个目标,他会认为人生是失败的。他以自己的行为向社会消极面宣战,幻变成一面镜子,照消极、照腐败。在当前阴暗面较多的社会状态下,他是一个清新剂、防腐剂。”

    顿了顿,邹峰阳总结式地说:“一朵别样的荷花,向世人昭示着某些东西。这,就是谢言。”

    有人把谢言比作“新时期的中国保尔”,对此,谢言感到惊讶,他说:“你是说保尔

责任编辑:刘艳        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